我的孩子好像有點不一樣?專家教你如何尋求早療協助及選擇適合的評估團隊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齡孩子有些不一樣、卻又無法確認時,家長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和管道尋求協助?又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後續的聯合評估團隊呢?

一歲半的豆豆走路時得攙扶著旁邊的家具才能走上幾步,且沒走幾步就跌倒;2 歲的 QQ 還咿咿呀呀的說著沒意義的話,連簡單的單字都還不會說。豆豆媽媽在對照兒童發展里程碑後發現, 1 歲就能不扶任何東西、自行行走的發展狀況對照豆豆現況,豆豆確實慢了些;QQ 媽媽也在保母的提醒下發現,原本 1 歲就能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QQ 確實比同齡孩子的語言發展慢了許多。

當照顧孩子的媽媽或保母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疑問時,到底該怎麼進一步確認孩子的狀況是否正常?該不該做發展評估甚至是早期療育呢?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專員朱鳳英表示,許多家長會到網路搜尋相關資訊,也因此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就建置了「臺北市早療綜合服務網,其他縣市也有相關網站可供家長查詢。

另外,也可打電話至各縣市的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以及早期療育社區資源或個案管理中心做諮詢或是帶孩子到預防接種或健兒門診醫療單位給醫師檢查,「如果孩子真的有跟其他同齡者的發展不一樣,我們就會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各縣市政府核定的醫院評估鑑定。」

孩子遲緩怎麼看?專家強調嬰幼兒發展里程碑真的很重要

當孩子出現症狀時,爸媽總會疑惑「好像怪怪的?真的有嗎?是不是我多想了?」在猶豫不決的過程中,孩子容易因此錯過 3 歲前的早療黃金期。朱鳳英提醒,其實孩子的問題可能都發生在很細微的地方,如果爸媽覺得有疑慮、又不敢確定,可透過 3 個方法來做初步的判斷。

1.對照「兒童發展里程碑」

《兒童健康手冊》中都有「兒童連續發展圖」,可以觀察孩子的發展是不是有跟上進度;健檢前家長也應確實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家長紀錄事項」,不只可檢查孩子的發展進度,也可協助醫護人員於兒童的發展檢查上有更充分的參考資訊。

2.透過「兒童發展檢核表」自行進行檢測

各地方縣市也有製作「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給爸媽自己做檢核,可以與協助照顧孩子的專業人員一起討論確認,如保母、托嬰中心老師或是幼兒園老師。以臺北市來說,保母及老師在孩子到每個年齡層會主動使用該檢核表作檢核;各區親子館、早療社區資源中心及健康服務中心也會不定期辦理社區兒童發展篩檢活動,不只可以確認孩子的發展進度,也能對照孩子的特殊問題與狀況,及早就醫檢查。

看更多:0~6歲是兒童發展「關鍵期」!一次認識兒童發展、自我檢核表

3.透過兒童健康檢查和預防接種時諮詢請教醫師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 7 歲以下兒童 7 次的免費健康檢查,透過每次的健檢,好好請教醫師並討論孩子的發展狀況有無異常狀況,尤其是 2~3 歲之間的 2 次篩檢,是兒童發展關鍵期中的關鍵期,如果覺得孩子有哪裡不對勁,一定要趁健檢的時候詢問醫師。

看更多: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不過我們也是有碰過爸媽太緊張的。」朱鳳英笑說,「因為發展里程表是平均值,孩子可能只是慢個幾天或 1、2 周,但父母就會過度緊張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還不會,焦急的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因此提醒父母,有問題可以先打來中心諮詢,我們會有專業人員協助做初步的判斷,並給予家長進一步的建議。」

發現問題要去哪裡看診?聯合評估中心都在做些什麼?

朱鳳英表示,「每個醫院可提供評估的科別不盡相同,以臺北市來說,不同醫院可能分別隸屬復健科、小兒心智科或小兒神經科來執行,建議家長如不清楚,可洽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詢問。」

國民健康署補助全國 51 家醫療機構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醫師及專業團隊人員提供資訊協助及評估服務。另外,各縣市地方政府衛生局也有另行委託或認可的聯合評估醫院,這部分可電洽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詢問細節。

通常到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時,至少會有三方不同科別的醫師進行專業問診,如果有必要也會進行不同的檢查,最後才會給出一份診斷報告書或診斷證明,接著再安排接下來的早療課程。

  • 小兒科醫師填寫初步的評估表,主要是觀察粗/細動作、語言、情緒、社交等面向,確認是否有進一步檢查的需要。
  • 復健科醫師詢問在家互動狀況,評估孩子日常生活基礎能力,觀察孩子是哪些因素造成影響。
  • 按照不同狀況會診其他科別,如小兒心智科。
  • 職能/物理治療師以遊戲互動的方式觀察孩子的反應,進一步確認孩子的能力限度。

評估團隊怎麼選?社工:孩子放鬆、家長方便就是好選擇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社工黃詩涵提到,當經過初步的判斷確認家中孩子的發展確實不同於同齡孩子時,多數家長都會經過「否定」階段,但接下來就是要去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通常我們會推薦家長找離家近一點的醫院,或是孩子從小就醫的診所,這樣能降低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懼感,也方便家長帶孩子去看診。」

為避免評估當天孩子狀況不好導致評估結果產生誤差,建議家長行前花點時間和孩子溝通說明,避免他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加上這麼多人盯著他看,反而讓他們不能展現平日能力,評鑑也容易被低估。

  1. .評估前一天讓孩子睡飽,並且要先預告隔天要去醫院進行一些測驗。而父母也要先了解評估流程有哪些檢查項目,先和孩子說明。
  2. 評估當天,流程會花費些時間孩子也可能會因為緊張害怕而哭鬧,導致熱量的消耗更加快速,因此一定要幫他們填飽肚子後再出門,順便可以帶點他們喜愛的零食,避免肚子餓。
  3. 評估當天,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先帶寶貝提早 10 至 20 分鐘到現場,讓孩子熟悉環境,消除緊張感。
  4. 最後在評估過程中,家長要全程待在孩子身邊,並給予鼓勵,如果有些檢查需要孩子獨自進去(照 X 光等),也要好好安撫孩子、說明檢查過程和方法,同時告知爸媽會在旁等候別害怕。

最後也提醒家長,不管在哪裡進行評估,只要孩子能夠放鬆不害怕,可以配合評估人員的指令和動作,孩子能在此情境下做出平日反應,就是適合孩子的專業團隊。黃詩涵強調,「因為評估不會只有一次,選擇讓孩子輕鬆自在的環境最重要。」

文/張庭瑋、盧映慈 圖/蘇鈺婷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

延伸閱讀
0~6 歲是兒童發展「關鍵期」!一次認識兒童發展、自我檢核表
嬰幼兒 7 歲以下有 7 次免費兒童健檢!幾大指標找出孩子健康指數

認識兒童發展遲緩:早療其實不可怕!爸媽投入越多孩子成長越好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