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都是語障兒!雙寶媽及早發現 把握 3 歲前的早療黃金期

育有一兒一女的余小姐,在經過兒子語言發展和大小動作發展遲緩問題以及女兒的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後,幸運地及時讓孩子接受早療課程,如今一雙兒女都能回歸正常、到校學習。積極面對、及時療育永遠是面對兒童成長發育問題最重要也最正確的心態。

家住中部、育有一對兒女的余小姐,是位全職媽媽,由於自己帶孩子,也因此有更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問起余小姐是怎麼發現孩子有語言和動作發展緩慢的問題?余小姐提到,兒子 Tyron 在 8 個月大時,除了曾開口叫過「阿公」,就再也沒開口說過其他話,都是用比或哭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和需求;一直到 1 歲多時,余小姐發現兒子比大他 2 個月的表姊語言和動作的發展都慢了些,加上家中長輩也很關心孩子的發展狀況,因此余小姐毫不遲疑的就帶著 Tyron 到醫院檢查、進行評估。

Tyron和Audrey現在已經進步許多,能清楚表達自己。(圖片提供/余小姐)

及早接受語言和職能早療課程 1 年半時間讓兒子回歸正軌

在經過醫師的診斷後發現,Tyron 確實有語言和大、小動作發展遲緩的問題,醫師表示因為孩子還小,或許可先觀察一段時間,不過當時也因醫院成立沒多久、資源尚稱足夠,因此在評估後的 2 個月、Tyron 1 歲半大時,余小姐就接到醫院來電,表示孩子可以去上語言和職能課程,很順利地開始了早療課程。

透過每周 2 次、每次各 30 分鐘的職能和語言治療課程,治療師會於課堂上讓媽媽參與,回家後媽媽再和 Tyron 練習,將課程中學的像是如何跟孩子互動、引導孩子用言語表達他的需求等的技巧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透過早療課程和在家練習,能看到 Tyron 一點點的進步、一步步的成長,雖然花費不少心力來陪伴,但能清楚看到成果,余小姐也感到很安慰。期間,縣府的社工師也會不定時的探詢狀況、建立報告,如有相關活動課程也會通知,在互動過程也和社工人員建立了更多的聯繫關係。

就在 Tyron 進入幼兒園上課後 3 個月,社工師到校觀察並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後,發現 Tyron 在校狀況都還不錯,因此早療課程也就先行結案,結束了從 1 歲半到 3 歲,共計 1 年半的早療課程。

女兒也有語障問題 媽媽社團彌補未能排進醫院課程的遺憾

除了 Tyron,余小姐還有一個 4 歲多的女兒 Audrey。也因為哥哥的經驗,余小姐對於 Audrey的發展,更是提高警覺、特別注意。同樣在女兒 1 歲多時,余小姐也發現女兒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這次就沒兒子那麼幸運了!

1 歲多時經醫師評估確定後,真正接到醫院通知能去上語言治療課,卻已過了快 1 年的時間。余小姐表示,剛開始醫院一直請她再觀察看看,並沒有告知何時能去上課,等待的過程,余小姐深知不能拖,因此透過一個媽媽粉絲團得知語言治療診所,於是帶女兒去上診所上課。

但診所的上課經驗讓余小姐苦不堪言!由於女兒個性比較黏人,老師又不讓家長陪同進入,每次去上課孩子在教室內哭、媽媽在教室外焦慮的畫面,余小姐表示,將近半年的時間,她都是在這樣的煎熬裡度過!後來又經其他家長介紹,找到一家 1 周 1 次、1 次 50 分鐘的一對一語言治療診所,後來更在社工師的提醒和建議下將戶籍地址遷移至居住地,因此能申請補助,減輕一些經濟負擔!

一直到去(2021)年,余小姐終於接到醫院電話,告知已經排上語言治療課程了,不過因為疫情,余小姐還是選擇讓女兒在私人診所上課。余小姐無奈表示,從醫院評估確認到排上語言治療課程,已經過了 1 年的時間。

訪談中余小姐對於兒子和女兒的問題,始終沒有露出不耐語氣,更從沒有出現過拖延或放棄的念頭。余小姐認為,遇到問題就是積極面對、處理解決,也提醒家長們,透過網路搜尋和公部門資源的運用,幫助自己能及早發現、即時處理,能在初期就讓孩子接受相關課程,不要錯過早療黃金期,相信都能讓孩子回歸正軌、健康成長。

文/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認識兒童發展遲緩:早療其實不可怕!爸媽投入越多孩子成長越好
我的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常見遲緩面向又有哪些?5 大重點一次搞懂
早療種類有哪些?語言、職能、物理和心理治療課程,又有什麼不同呢?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