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建立親子關係的魔法,學會聆聽孩子自然的語言幫助克服挑戰

遊戲式情緒教養魔法書

專為 3~9 歲設計,協助孩子克服焦慮、調節情緒、促進連結的親子遊戲!

作者:梅麗莎‧拉維尼(Melissa LaVigne)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推薦原因:作者梅麗莎‧拉維尼是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一次女兒下樓梯摔傷的經驗,協助女兒在遊戲的過程中,順利化解了產生「創傷陰影」的危機,進而撰寫出這本一般家長、教育工作者都能運用的遊戲式情緒教養魔法書。將遊戲治療融入美勞、音樂、肢體、正念、說故事等活動,這些遊戲活動可以增加孩子認識自我的機會、情緒調節力、衝動控制力,以及創造與想像力,並讓孩子能夠用自己發展的方式與他人建立連結。

這是那些你絕對不希望發生的事的其中一件,而直到發生的那一刻,你才發現它真的發生了。

我才轉身去忙一下子,我那一歲半的女兒就光速爬上了樓梯,一直爬到樓梯的第一個平台上。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了撞擊聲,然後回頭看見她滾下了樓梯。我大吃一驚,飛奔過去抱住她,然後高聲叫我先生打 911。他把我們兩個從地板上「挖」了起來,在女兒因為驚嚇、害怕和疼痛,我則因為羞愧和恐懼,母女倆都大哭不止時,先生成為我們的依靠。他的冷靜安撫了女兒,於是我們帶她到廚房找她的冰冰兔,這是一隻裝滿冰袋的絨毛玩具,先生把它放到她慢慢腫起來的嘴唇上,而我深呼吸了幾次才終於提起腳、走到廚房加入他們。

我想指認出她的情緒,於是我說:「我猜妳被剛才的事嚇到了?」還有「妳自己爬上樓梯真的很勇敢,不過妳摔倒了,這件事很嚇人。」她很快的安靜了下來,在我們打電話給醫生時依偎在我懷裡。除了嘴唇腫起來,她外表上看不出受傷的痕跡。因此醫生只告訴我們要多注意她的情況。

幾週後的某一天,我工作完回到家,看到我先生站在樓梯下,手上撿了幾隻絨毛玩具。我女兒則站在樓梯上方,安全柵欄的另一側。

他抬頭望向我說:「我們已經這樣一整天了。她一直把它們從樓梯上丟下來!」

當然,他有點生氣了,他不想要一直玩這種你丟我撿的遊戲。當我看到女兒把玩具再次丟下樓梯時,我暫停了對話,接著我的腦海忽然冒出了一個想法—她需要把發生的事用遊戲抒發出來,她需要用「玩」的方式釋放她對曾經摔下樓梯的恐懼。當她把它們丟下樓梯時,我出聲說出它們可能有的感覺。

「哎呀!艾艾摔到樓下了,不知道它害不害怕。」

在艾艾滾下樓梯後,我鎮定地走下樓拿回玩具,然後說:「我想要檢查一下艾艾,看看它有沒有受傷或是被嚇到。」

我撿起這個絨毛玩具然後問它有沒有哪裡痛,將它帶到廚房,然後檢查它的全身。我的女兒跟在我身後,專心地看著。我請她幫我檢查一下艾艾,還問她是不是覺得艾艾需要冰冰兔來治療一下,她同意了。

我們轉身將冰冰兔敷在艾艾身上,好讓他感覺好一點。我們在兩個禮拜的時間裡不斷重覆玩這個遊戲,總是用裡裡外外徹底檢查絨毛玩具來結尾。

最後一次玩這個遊戲是我女兒提議的,在換尿布時,她說:「艾艾痛痛!」剛開始我聽不懂她的意思,但過了一會兒,我想到她是想要給艾艾她的兔形冰袋。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們輪流照顧艾艾想像中的傷口。她小心照顧著艾艾的嘴巴,常常把冰袋放在她自己同樣痛過的地方。在照顧好艾艾之後,我說:「媽咪想要讓艾艾安全,媽咪不想要它再像那樣跌下樓梯了。」這就是我們最後一次玩的遊戲內容,而自從那次之後,她對於跟樓梯或攀爬有關的事就再也沒表示過害怕或退縮。

這個經歷讓我確認了,身為臨床工作者所相信的、但之前卻未曾以自身教養經驗驗證過的事,那就是—「遊戲」是孩子們所表達出的最自然的語言。如果我們可以學會聆聽和述說遊戲的語言,我們就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克服生命中的某些重大挑戰。

遊戲是我們與世界互動、解決問題和創造連結的第一種方式。不論在動物或人們身上皆是如此。美國國家遊戲活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lay)所長斯圖爾特.布朗(Stuart Brown)認為,遊戲不僅是兒童發展的基石,而且具有激發個人一生最大潛力的力量。正如〈遊戲的神經生物學力量〉中的研究顯示,一個人從兒時培養出的遊戲能力,將持續影響到成年之後,而且影響層面包含個人整體的快樂程度、身體健康程度以及生活滿意度。無論年齡多大,人腦都可以透過參與遊戲而受益與成長,而以遊戲為基礎的介入方式也持續是最具效能的治療方法之一。

※ 內容授權自《遊戲式情緒教養魔法書》,作者為梅麗莎.拉維尼,台灣廣廈。

延伸閱讀

用遊戲培養孩子的高EQ!正向面對成長路上的受傷與挫折
動作與感官遊戲:活動身體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幫助調節情緒
挑戰遊戲:從競賽中讓孩子學習面對輸贏、練習失敗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