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定發生過這樣的情形,同一件事告訴孩子 1 次、2 次、3 次卻還是記不住,或者總是左耳進、右耳出,聽完馬上忘記。家長一定會認為,這表示我的孩子聽知覺發展有問題嗎?
什麼是聽知覺能力?沒發展好會影響學習能力
聽知覺是指個體將聽覺資訊傳遞到大腦中樞神經,經由大腦正確處理之後,再做出正確反應的過程。包含聽覺廣度、聽覺分辨、聽覺記憶、聽覺資訊加工、聽覺理解能力 5 個面向。
良好的聽知覺讓孩子能夠區辨不同的音調、音量、節奏和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和語言。對於兒童語言的學習、聽讀的表現,都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聽知覺有著對聲音、語言的理解,幫助建立人際關係和社交;它與前庭覺和視覺系統緊密合作,提供空間定向的資訊及距離感的功能。一旦大腦統合發生障礙,就會發生聽知覺失調,導致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明白聲音的意義、聽的分辨度不好、聽不清楚他人講話的內容或聽不完整別人說的話等情況。
職能治療師菇菇老師表示,聽知覺能力是慢慢培養的,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發展,通常到 11歲左右能發展成熟,在此之前可透過遊戲練習來加強能力。
聽知覺能力怎麼訓練?詞語接龍、你說我寫都能玩
孩子上課容易不專心、邊聽課邊東摸西摸?經常聽而不聞,好像沒帶耳朵?好像在認真聽講,但眼神卻呆滯?這些現象其實都和聽知覺能力沒有培養好有關。
要讓孩子的聽知覺靈敏,首先父母可以從減少環境噪音做起,不要在吵雜的環境下指令,要跟孩子溝通或交代事情,必須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因為在噪音下大腦要同時處理多個資訊,長久下來就會讓感官更遲鈍,更聽不到。
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像是順序念數、倒敘念數、詞語接龍、你說我寫這些聽知覺活動,讓孩子的大腦活化、反應更快。
專家說:每天遊戲 5 分鐘就能訓練聽知覺能力
菇菇老師表示,聽知覺就是聲音傳到耳朵之後,經過大腦解讀告訴我們這是什麼聲音的能力。通常孩子的聽知覺發展一直得到 11歲左右才會跟成人一樣成熟,在此之前偶會發生聽了老是記不得的情形也屬正常,家長不用過於著急
現階段來說,只要在 2 歲時可以完成 1 至 2 個動作指令、2 至 3 歲能完成 2 至 3 個動作指令、4 至 5 歲時則可完成 4 至 5 個動作指令,最多 5 個重做指令,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了。
菇菇老師示範,透過「手忙腳亂」、「動作代碼」、「小小廚師」3 個遊戲的練習,每天只要陪孩子玩 5 分鐘,持續 1 個月的時間,就能發現孩子的聽視覺能力會慢慢進步,變得越來越好。
訓練遊戲 1 手忙腳亂
道具:不同顏色的塑膠盤子
步驟:
- 將各種不同顏色的盤子放在地板上,將手放在紅色盤子上,一次一個指令。
- 接著下達 2 個指令,將頭放紅色盤子、屁股放在白色盤子上。
菇菇老師提醒,也可以下達 3 個以上的指令,像是頭放白色、手放紅色、腳放黃色,也能訓練孩子的肢體靈活度。
訓練遊戲 2 動作代碼
說明:聽到數字時作出相對應的動作,像是 1 轉圈、2 跳跳、3 拍手、4 蹲下、5 摸頭,最多 5 個動作。
步驟:
- 一次給出一個動作指令,像是 1 轉圈圈……,先熟習每 1 個動作指令。
- 接著可以同時下達多個指令,像是 1、2、3,孩子可以照指令接連做出轉圈、拍手、摸頭 3 個動作。
菇菇老師提醒,遊戲也可以反著玩,先做動作,再問孩子這是幾號指令,靈活孩子的大腦反應。
訓練遊戲 3 小小廚師
道具:繩子
步驟:
- 孩子站在線上,聽到「可以吃的食物」往左邊跳、「不能吃的食物」往右邊跳。
- 聽到麵包、蘋果、香蕉等可以吃的食物,就往左邊跳;聽到椅子等不能吃得食物時就往右跳,兩者反覆交替進行。
菇菇老師提醒,遊戲進行時,可以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兩者可反覆交叉其中,且把動作時間慢慢縮短,更能訓練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文 / 賴以玲
延伸閱讀
發展遲緩可能是與聽力缺損有關!守住孩子的健康就要從聽力篩檢做起
走!停!坐!:從競賽中學習面對輸贏、練習失敗
如何為孩子規劃早期療育?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多,如能陪伴在家練習,效果更顯著!